1、鸿门宴
公元前206年刘邦先入关灭秦,进驻在咸阳。项羽率军攻破函谷关,驻在鸿门准备袭击刘邦。刘邦采纳张良的建议,结交项羽的叔父项伯从中给予调解。宴会上,项羽的谋士范增让项庄舞剑,意图刺杀刘邦。但项伯拔剑掩护住刘邦,而刘邦的部将樊哙带剑执盾闯入,这才让刘邦得以脱险。
2、霸王举鼎
秦朝末年,项羽和叔父项梁在江南起兵,为了扩大力量,项梁派项羽去联络桓楚一起反秦,但桓楚趾高气扬地让项羽举鼎,项羽先让桓楚的4名健壮大汉一起举鼎,然而大鼎却丝毫未动。然后,他自己握住鼎足,大鼎被高高举起,而且三起三落,于是,桓楚满口答应,合兵从羽起义。
扩展资料
项羽的相关诗词:《题乌江亭》
一、出处
出自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二、原文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三、译文
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先预料。有忍辱负重的胸襟气度,才称得上是真正的男儿。
当年的西楚霸王,如果能凭着胸怀壮志、才能出众的江东子弟,重整旗鼓,卷土重来,有朝一日东山再起也未必是不可能的事。?
四、赏析
《题乌江亭》这首咏史诗,杜牧把这种浪漫的想象和虚写表达出来,尽管暗含着无奈的抑郁和痛苦,更浸透着浓厚的现实忧患意识和报国愿望,表现出深深的爱国之情。
在这首诗中,杜牧告诉后人一个重要的人生哲理:要想成就大业,绝不可刚愎自用,意气用事,不可为一时失败所挫。要以平常心看待胜败,“包羞忍耻”,善于总结失败的教训,把握好机遇,必能“卷土重来”。?
关于刘邦的成语故事
项羽,楚国的名将,刘邦豪放不拘泥小节,是开创整个汉代王朝的鼻祖。那么刘邦项羽之间有什么 故事 ?下面是我为你 收集 整理的刘邦项羽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刘邦项羽的故事
秦朝末年,社会动荡,此时民间反秦势力中实力最为强大的两支队伍,即刘邦立汉王继承项梁带领的农民起义军,以及项羽继项梁之后领头的楚兵,分别于河汉河北推翻秦朝统治,于是二者相争,即称之为楚汉战争。
起初刘邦的势力大不如楚,无论是抗秦或是楚汉相争,项羽几乎百战百胜,而刘邦丝毫不懂得如何带兵打仗,唯有一点,助其反败为胜最后打败项羽的是刘邦目光长远心胸宽广,懂得用人,重用谋士大将,悉心听取其 意见 ,选贤举能,正是靠着他的功臣们为其攻下了一座座城池,一步步扩大了势力。而项羽性情暴戾自负,个性强,手下将士多为贵族才能平平,且在谋略上不及刘邦,鸿门宴上放过刘邦一马,为日后埋下了祸根。
楚、汉之间原本互相约定各据一方互不侵犯,谁料刘邦听从大臣张良、陈平的意见,便起兵攻之欲趁其羸弱不备时一举拿下,便派兵出击项羽军队,将其团团围住。此时项羽正处于势力最薄弱时期,手下已无兵将,且军备粮畜不足,岌岌可危。到深夜时,项羽听见围着他的部队都唱起了当地的楚歌,便心生惶恐,疑虑汉军是否已经逼近,敌军中为何有如此多楚人。于是项羽心中早已没了斗志,与心爱的虞姬互相喝酒 唱歌 ,唱罢引得众人热泪盈眶,心生悲伤。
项羽已无心作战,便领着余下为数不多的几百名兵士突围敌军的包围边打边往南逃,直至乌江,项羽已没有脸面去见父老乡亲,于是挥刀自刎了,一代西楚霸王便这样消失了。
项羽刘邦之战
刘邦和项羽在灭秦之战中均有政绩,根据楚怀王的约定,?先入定关者王者?,刘邦率先以灵活的作战方式进入关中,则占领关中为王,而项羽在巨鹿之战中取得胜利,加上项羽家族世代为诸侯将领,兵力雄厚,自立为楚王。
刘邦深知自己相较于项羽势力薄弱,遂主动请赴以表诚意和解,遂双方战争暂时没有爆发,但项羽步步布置势力范围,企图控制观众,而刘邦前往汉中途中焚烧途中栈道,以此麻痹项羽,向其表明无东向争 天下 之意。
此时项羽则安心发兵攻齐,不顾还未稳定的时局,一心要争霸天下,而刘邦则发挥其领导能力细心部署等待时机。这时的项羽腹背受敌,但是去一心伐齐,将作战主力集中于伐齐,遂刘邦得以能一方面巩固关中,一方面能扩张势力,迅速占领优势地位。
于是刘邦趁项羽陷入与齐之战陷入胶着状态使,起兵以项羽杀害楚怀王之名发起征讨,于是刘邦率56万兵力攻打楚兵,获得了彭城之战的胜利,但又被项羽夺回彭城,于是汉军元气大伤。
因此众多将士纷纷投靠楚,刘邦没有因此气馁,而是重用韩信等人,屡败屡战,但最终将项羽逼至垓下,切断楚军粮食,大挫楚军军心,项羽逃至乌江自刎而亡,刘邦获得了楚汉之争的胜利。
刘邦项羽的楚汉之争经历了长达三年多的时间,规模巨大,不仅在中华古代战争中占有重要地位,且也显示出刘邦知人善用的 领导力 。
刘邦项羽评价
在用人方面,刘邦绝对是一把好手。他说自己没有突出的才能,在拟定战略和谋划布局方面比不上张良,在守护国家、安慰百姓、运送粮草方面比不上萧何,在带兵打仗方面比不上韩信,但是这三个人都能为我所用,所以得到了江山。但是项羽身边就范增一个,还是不可用的人。
性格方面,刘邦与项羽截然不同。其一,刘邦宽容大度、心性豁达,能容纳不同的人和事。他在当亭长时押送过犯人,当不断有人逃跑时,他干脆把犯人都放了,还与他们一同喝酒。在垓下之战前夕,刘邦没有把握打败项羽,但是他在张良的建议下以利益拉拢了英布、彭越、韩信等势力,最终合力打败项羽。反观项羽,心胸狭隘,为人吝啬。每次打完胜仗或者部下立功,他都不进行嘉赏,韩信就说他手里攥着的官印都快要从方的磨成圆的了。其二,刘邦冷酷无情,他被项羽追赶时,为了自己活命,三次把自己的孩子踢下车,登基后对待异性王也绝不手软。而项羽太看重情义、英雄气短,垓下之围都火烧眉毛了,不解决当下危机,只顾他的虞姬和乌骓马。其三,刘邦能屈能伸,早年还没发家之前,就被乡里人和父亲看不起,但是他依然喝着他的酒想着干大事业。项羽却在垓下兵败后不肯逃回江东,选择自刎。
政治 素养方面,刘邦要比项羽高。刘邦有长远的眼光,能看清当时的局势,够腹黑,他先入的关,不杀投降的嬴子婴,收买当地民心,等项羽一来,知道自己的势力不足以抗衡,就立马拱 手相 让,送礼请罪。项羽在政治上显得很稚嫩,目光短浅、固执己见、自以为是。范增看出刘邦不一般,叫他提防,他却不听。后来进入咸阳,他杀掉子婴,烧毁秦皇宫,还屠杀咸阳城,先前攻下的城都被屠戮过,完全不得民心。
心理素质方面,刘邦面对失败,能够冷静思考应对,项羽心浮气躁,受到挫折就丧失斗志了。项羽曾经绑了刘太公威胁刘邦要煮了他,但是刘邦却用一句?我父亲即为你父亲?化解了。垓下之战,项羽大败,不肯听亭长的话过江东,全然没有要东山再起的想法。
猜你喜欢:
1. 项羽的历史故事
2. 关于项羽成语故事
3. 古代帝王励志故事
4. 史记讲了哪些故事
5. 古代有趣的历史故事
杀马立誓
汉高祖刘邦在跟项羽争夺天下的时候,除了重用张良、萧何、韩信等人以外,也得到了张耳、英布、臧荼等人的帮助。
张耳等人曾经和刘邦平起平坐地称王,后来投靠刘邦,打败项羽。
刘邦当了皇帝,当然不好意思亏待这些人,所以只好封他们为王。
封张耳的儿子张敖为赵王,封英布为淮南王,臧荼为燕王,这三个人的功劳又比韩信、彭越差远了,刘邦既封了他们当然应该分韩信、彭越了。
这样,他把韩信封为楚王、彭越封为梁王,又把韩襄王的后代封为韩王,把英布的岳父吴芮封为长沙王,他一口气封了7个王。
l刘邦封这7个人做王,只是为了拉拢人心罢了。
像韩信、彭越这些人能文能武,有才干、有实力,当了王之后自己也有了军队,有了地盘,万一势力强大起来,发兵造反可不是闹着玩的,对他刘家的江山实在是个威胁。
所以刘邦封了王以后,饭也吃不好,觉也睡不好,天天在心里盘算着怎么把这几个心头大患给除掉。
刘邦这人表面上待人宽厚,其实是用人一时,他是心狠手毒的。
现在当了皇帝,韩信等人成了威胁,他就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开始一个一个地收拾他们。
这7个王当中,韩信的功劳最大,本领也最大,很自然地成了刘邦最大的心病。
而韩信这个人自从立了大功,便骄傲起来,目空一切,说话也不注意分寸。
有一次,刘邦跟韩信谈到带兵打仗的问题,刘邦问韩信:“像我这样的才能,你看能带多少兵?”韩信说:“陛下顶多能带10万兵。”刘邦又问:“像你这样能带多少兵呢?”韩信说:“我带兵当然是多多益善!”刘邦一听脸就拉长了,心里老大不高兴,韩信这不是贬低他吗?他瞪着韩信,冷冷地说:“你的本事那么大,为什么又服从了我呢?”韩信觉得苗头不对,赶紧说:“您善于统帅将领,所以我得服从您了。”刘邦这才高兴,但他一直想找机会除掉韩信。
这个机会还真让他给等到了。
有人报告刘邦说韩信收留了项羽的大将钟离昧,这可是个难得的借口。
他本来想派兵讨伐韩信,但没有大将可派。
于是他采用了陈平的计策,假装要到楚国的名胜云梦泽,带着自己的亲信部队来到韩信的封地,准备找机会发动袭击。
韩信听说刘邦来到他的封地,他也明白,刘邦这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本来他想起兵反抗,但他这个人也是过于天真,他觉得自己对刘邦一片忠心,为汉朝立过大功,刘邦不至于那样绝情。
这样一想,他就犹豫不决了。
这时,有人对韩信提建议说:“皇帝是为钟离昧来的,如果你杀了钟离昧,把他的头交上去,皇帝一定会高兴的。”韩信也信以为真。
就去找钟离昧商量。
钟离昧听了勃然大怒,指着韩信骂道:“你这个家伙太不够朋友了!刘邦不敢派兵进攻你,就是因为我在这里能够给你帮忙,你如果杀了我去请功,我今天死,你明天必定灭亡。”说完,他就拔剑自杀了。
韩信果真拿着钟离昧的头去拜见汉高祖,汉高祖立即叫武士把韩信给捆绑起来,装进囚车带走。
韩信不服,大声地叫冤,说高祖这是因为灭了敌国就收拾功臣。
高祖考虑到韩信的功劳很大,而关于谋反的事又没有确切的证据,就放了他,把他降为淮阴侯,后来,陈豯勾结匈奴,起兵反叛。
刘邦亲自率兵征讨,韩信则留在京城,有人告发他要谋反,刘邦的妻子吕后设下毒计,由萧何诱骗韩信进入圈套,在宫中被卫士五花大绑。
结果吕后不仅把韩信杀掉了,而且把他的父族、母族、妻族全部斩草除根。
英名一世的大将韩信就这样被心狠手毒的吕后暗算了。
刘邦知道以后,心里暗暗高兴,也没再追问这件事。
韩信死了以后,汉高祖又一个一个地收拾其他几个异姓王。
从公元前202年起,到公元前195年,他先后把分封出去7个异姓王消灭了6个,空出来的5位,就派自己的兄弟子侄去接替。
刘邦收拾了韩信和臧荼以后,淮南王英布也坐立不安了。
英布原先是楚霸王项羽手下的一员猛将,他曾经跟着项羽北上救赵,在巨鹿大战中以少胜多,立下了大功。
后来,项羽把他分封为九江王。
刘邦和项羽夺天下的时候,派一个能说会道的随从去拉拢英布,使英布背叛了项羽,从背后给项羽插了一刀。
韩信的死,使英布十分寒心。
后来梁王彭越也被除掉了,刘邦甚至还把彭越剁成肉酱,送给诸侯王去吃。
这是杀鸡给猴看,英布越想越觉得下一个就是自己了。
韩信和彭越都是刘邦的亲信大将,是汉的开国功臣,刘邦都如此地残忍,而英布曾是项羽的部下,刘邦自然对他更不会手软,所以英布在公元前196年起兵造反。
刘邦听说英布造反,亲自率领大军去讨伐。
当两军对阵的时候,刘邦看到英布的阵势跟项羽相似,他的心里不禁有些发毛。
他责问英布说:“我已经封你为王,你为什么还要造反?”英布破口大骂,骂刘邦杀韩信、彭越、凶狠歹毒,不仁不义,逼得他也走投无路,不得不起兵造反。
英布把刘邦骂了个狗血淋头,刘邦被他揭了短处,不由得恼羞成怒,又听说英布要夺取他的皇位,气得火冒三丈,立即下令发动进攻,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打败英布,平定了这场叛乱。
战斗中,刘邦被飞箭射伤,从此就一病不起。
刘邦在英布那儿吃了苦头以后,越发不放心刘家的天下了,他把异姓王一个个地消灭了,又把自己的所有子弟都封了王,想要以此来使刘家的天下永存下去。
公元前195年,刘邦知道自己很快就要不久于人世了,他召集了所有的文武大臣们到太庙里去立誓。
刘邦让手下人牵来一匹白马,亲自主持了杀马宣誓的仪式。
他端起一杯冒着热气的马血酒起誓说:“我自从做了皇帝以后,已经12年了。
当年有很多人追随我打天下,出生入死,南征北战,我已经给了他们许多应有的奖赏,有很多人被封王封候,手中掌管不少土地。
我从自己的良心上说,已经对得起他们了。
但是这些人当中,有不少人骄傲自大,自以为对国家有功就目空一切,甚至贪心不足,举兵反叛,想要抢夺我刘家的天下。
现在我在这里当着祖宗的灵位,为子孙后代留下一条不许违反的信条,希望大家发誓遵守:从今以后,凡不是刘姓的人,一概不许封王;凡是没有立大功的人,一律不许封侯。
谁要是违反这个盟约,天下人就共同讨伐他!”
刘邦起誓完毕,把马血酒半杯倒在地上,剩余的半杯一口气喝了过去。
在场的所有人也都照他的样子,每人喝了马血酒,发誓一定要永远遵守这个盟约。
刘邦杀马立誓,是为了防止异姓王造反,保住刘家的天下。
他以为这是一条长久之计,但他万万没有料到第一个起来造反,违背这个盟约的人竟是他自己的妻子吕后和吕氏子弟
本文来自作者[山柏]投稿,不代表臻昂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anzhentang.com/angzhen/5488.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臻昂号的签约作者“山柏”!
希望本篇文章《项羽的成语故事是什么》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臻昂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1、鸿门宴公元前206年刘邦先入关灭秦,进驻在咸阳。项羽率军攻破函谷关,驻在鸿门准备袭击刘邦。刘邦采纳张良的建议,结交项羽的叔父项伯从中给予调解。宴会上,项羽的谋士范增让项庄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