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君子正人先正己,己不正焉能正人乎。
作者:孔子 ? 出处:《子路篇》
译文:真能端正了自身的行为,从政治理又有什么难的呢?不能够端正自身的行为,又怎么去使别人端正呢?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作者:曾子 出处:《论语·学而》
译文: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按时温习?
3、欲论人非,必先自论。 讨人之错,必先自审之。
作者:孟子 出处:《人为纶》
译文:想要谈论别人的事情,先想想自己的问题。要想问责别人的错,先问问自己有错吗。
4、正人先正己。
作者:王朔 ? 出处:《永失我爱》
译文:想要纠正别人就要先匡正自己。
5、未言人非,先言己过。
作者:王中 ? 出处:《论》
译文:还未谈论别人的事情,自己已经做错事了。
对一个人说抱歉的文言文
1、诺
释义: 答应的声音。
引证:春秋战国·孔子及其弟子《论语·阳货》:诺,吾将仕矣。
译文:是啊!我将要去做官了。
2、唯
释义:叹词,指地位或者辈分低的人对地位高或者辈分高的人的应答。
引证:战国·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
译文:孔子说:“曾参呀!我的学说可以用一个根本的原则贯起来。”曾参答道:“是的。”
3、嗻
释义:旧时仆役对主人或宾客的应诺声,表示“是”之意
引证:现代·舍人《宦海》:早有两三个家人答应了一声嗻,走进来垂手伺候。
译文:早就有两三个家里的仆人应了一声“是”,走进了垂着手在身旁侧后了。
4、喳
释义:指清代仆役对主人的应诺声。
引证:清·刘鹗 《老残游记》:只见那家人连声应道:“喳!喳!”回头就去了。
译文:只见那家的人连声回应着:“是的、是的!”转过身就跑回去了。
5、遵命
释义:谓遵照上级或对方的嘱咐办事。
引证:《红楼梦》第二六回:冯紫英笑道:“这又奇了,你我这些年,那一回有这个道理的?实在不能遵命。”
译文:?冯紫英笑着回答道:“这又奇怪了,我跟你相处这么多年了,什么时候有这个道理了?这件事我真的不能按照你的指示来办。”
夸人有学问的文言文
1. 别人说对不起失礼了用古文怎么回答
可以回答“无妨”。古文的“失礼了”有对不起的意思,相对应的回答是没关系,而没关系的古文可以用“无妨”来表示。
“无妨”的意思:不妨;没有关系。
出处:唐代司空图诗作《争名》
原文:
争名岂在更搜奇,不朽才消一句诗。
穷辱未甘英气阻,乖疏还有正人知。
荷香浥露侵衣润,松影和风傍枕移。
只此共栖尘外境,无妨亦恋好文时。
译文:如果争名夺利又怎么会寻求奇特语句或杰出人才、奇异事物,只需要一句诗就可以不磨灭。贫穷和屈辱和不甘心被自尊心所阻,再孤僻也会有正直的人懂。
荷叶飘香,露水浸透衣衫。松影摇动,伴随着微风。从此共同生活在世俗之外,不妨也一同创作一些好的文章。
扩展资料
“无妨”一词的引证详解:
1、没有祸害;没有妨害。
示例:归反故室,敬而无妨些。
译文:返回原来的居室,没有妨害。
出处:战国时屈原的《楚辞·招魂》。
2、不妨;没有关系。
示例:公子道:“兄妹之间,有何嫌疑,尽说无妨。”
译文:公子说:“哥哥和妹妹之间,有什么嫌隙呢,全部都说出来也是没有关系的。”
出处:明末冯梦龙纂辑白话短篇小说集《警世通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
搜狗百科-无妨
搜狗百科-争名(唐代司空图诗作)
2. 用文言文表一个人暖心关爱他人,快乐自己
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爱,互相关心,这是一种美德,关爱他人,快乐自己。
记得有一个晚上,我吃完饭,就到外面去散步,小区的道路上空无一人,我就觉得很无聊,便走出小区,到外面去了。一直走啊,走啊,走……
不知不觉就来到了一家超市门口。我就很奇怪:我怎么会走到这边来呀!〝唉,管它的,反正来都来了,干脆就买些零食回家吧。〞我自言自语地说着。
进了超市,看者这些一大堆美食,我的口水飞流直下三千尺,可服务员却以为是银河落九天。她跑过来问我:“小同学,你是要来买东西吗?如果不是的话,就请你出去,别在这流口水,你看,这地都湿了。〞我这才回过神来,满脸通红的我连忙对服务员说:“真抱歉,我这就去买。〞
3. 讽刺一个人无能的文言文哀溺文序 [唐]柳宗元
原文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于是作《哀溺》.
翻译
永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一天,江水猛涨,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横渡湘江.渡到江中时,船破了,都游起泳来.其中一个人尽力游却游不了多远.他的同伴们说:“你最会游泳,今天为什么落后了呢?”他说:“我腰上缠着一千文钱,很重,因此落后了.”同伴们说:“为什么不丢掉它呢?”他不回答,摇了摇他的头.过了一会儿,他更累了.已经游过去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十分愚蠢、十分蒙昧,自己将要淹死了,还要钱干什么呢?”他又摇了摇他的头.于是淹死了.我对此感到十分悲哀.如果像这样,难道不会有大利淹死大人物的事情吗?我于是写下了《哀溺》.
寓意
《哀溺文序》本文讽刺了世上那些利令智昏的人,并进而警告 一些贪财好利的人,如果不猛醒回头,必然葬身名利场中.但同时也告诉我们,丢失了性命,再多的钱财也是无用.
“哀溺”是哀叹溺水者的意思,"哀"的原因是作者哀叹那个至死还不能醒悟的溺水者,他对钱财的贪婪使他丧失了对生命的顾及,从而引起了作者"大利淹死大人物"的感想,从而表达了其对官场贪图名利者的担忧与讽刺!
《哀溺文序》通过记叙一个平素最善于游泳的人因舍不得钱财而被淹死的故事,讽刺了世上爱财如命之人的愚昧无知,警告他们若不猛醒回头,必葬身于名利场中.那些见钱眼开,掉进钱眼里的人,宁可放弃自己生命也不愿丢掉钱财的人.“钱乃身外之物”我们不应该重视钱财.
《哀溺文序》写作特色
写作特色.
(1)《哀溺文序》的特色是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主要刻划了溺死者要钱不要命的心态,使全文叙述相当精炼,人物形象十分生动传神.
正面描写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行动描写,“尽力而不能寻常”,暗示钱的累赘;二是语言描写,“吾腰千钱,重,是以后”,说明他明知关键在钱,却仍不愿割舍;三是表情描写,两次“不应,摇其首”,说明他要钱不要命,至死不悟.
侧面烘托也是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反衬,“善游最也”,借他人之口指出他平素善于游泳,从而反衬他今日“尽力而不能寻常”的反常行为;二是对比,把最善游泳的他反倒淹死,与本来游水本领不如他的人都能安全到达彼岸进行对比.三是用“己济者”的呼号,从侧面揭示他的蒙昧心隆.
4. 夸一个人谦虚的古文折节下士折节:屈己下人。
屈己下人,尊重有见识有能力的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363376538人。朝闻夕改早晨闻过,晚上即改正。
形容改正错误之迅速。移樽就教端着酒杯离座到对方面前共饮,以便请教。
比喻主动去向人请教。洗耳恭听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
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
心虔志诚虔:恭敬。心意恭敬、诚恳。
香花供养供养:奉养。原为佛家语。
指用香和花供养,是佛教的一种礼敬仪式。后比喻虔诚的敬礼。
虚怀若谷虚:谦虚;谷:山谷。胸怀象山谷一样深广。
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小国寡民国家小,人民少。
洗耳拱听见“洗耳恭听”。虚己受人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
谦虚谨慎谦虚:虚心;谨慎:慎重小心。虙待人,小心办事。
铅刀一割铅刀虽不锋利,偶尔用得得当,也能割断东西。比喻才能平常的人有时也能有点用处。
多作请求任用的谦词。平易近人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
也指文字浅显,容易了解。礼贤下士对有才有德的人以礼相待,对一般有才能的人不计自己的身分去结交。
敬恭桑梓热爱故乡和尊敬故乡的人敬老慈幼敬:尊敬;慈:怜爱。尊敬老人,爱护儿童。
敬老尊贤尊敬年纪大的或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人。敬老怜贫老:年老的人;怜:怜恤。
尊敬老人,怜恤家境困苦的人。形容人有恭谨慈爱的美好品德。
敬老恤贫老:年老的人。
5. 古代人说 (对不起)是怎么说的古人在口语也常用到“对不起”三字的(中国古人喜欢以对对联来显示自己的学问,但常常有人被其他人出的上联难住,所以为了表示自己的学识不如人,被难住的人就会说“对不起”,就是对不下去的意思。
后来,“对不起”就慢慢流传开来,如果得罪了人,无论自己有没有学问都谦虚的说“对不起”,用来显示自己知书达理。并且,在说对不起的时候一定要感情真挚,不可敷衍了事).以下还有其他:对不住。
抱歉。失礼。
吾之过也。望君包涵。
海涵。惭愧。
有劳费心。甚歉。
原谅。原宥。
恕罪则个。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谢罪方式,如:负荆请罪;跪而谢之。
只想起这些了,尚祈见谅。
1. 怎么用文言文夸奖一个人“有才华”
怎么用文言文夸奖一个人“有才华”:
1、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南朝·谢灵运
2. 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庄子·天下》
3. 温弟时文已才华横溢,长安诸友多称赏之。——清·曾国藩
4. 夫士大夫登朝之后,大都为世事牵挽,一二有性情者,方能以文采风流、友朋意气相尚。——清·恽敬
5. 吾闻老聃博古知今——《孔子家语·观周》
6. 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
7. 还是大家宝眷,见多识广,比男子汉眼力到胜十倍。——明·冯梦龙
2. 形容有学问的古文,形容一个人满腹经纶很有才华的诗词一、《国风·卫风·淇奥》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二、《留诲曹师等诗》
万物有丑好,各一姿状分。
唯人即不尔,学与不学论。
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
孝友与诚实,而不忘尔言。
根本既深实,柯叶自滋繁。
念尔无忽此,期以庆吾门。
三、《剑客》
十年磨一剑, 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 谁有不平事?
四、《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五、《寄兴》
长愿人人意,一生无别离。
妾当年少日,花似半开时。
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
求人不求备,妾愿老君家。
百度百科:国风·卫风·淇奥
百度百科:留诲曹师等诗
百度百科:剑客
百度百科:冬夜读书示子聿
百度百科:寄兴
3. 夸别人有文采,用文言文怎么说一、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出处——南朝·谢灵运
释义:天下的文学之才总共有一石,其中曹子建(曹植)独占了八斗,我的才学占一斗,天下其他人共分一斗。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才高八斗的由来,可见曹植的才华与名气。从此以后,谢灵运的这句“才高八斗”就成了才学出众的代名词了。
二、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出处——《庄子·天下》
释义:是说惠施的方法和本领都很大,在惠施家中所读过查阅的书籍都要依靠五个车子才能够拉的动。这个典故就是用来形容惠施的才能非常的大。惠施的学问十分广博,他所读过拥有的书多达五车。
三、温弟时文已才华横溢,长安诸友多称赏之。——清·曾国藩
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多指文学文艺书画方面而言。很有才华;或充满了才华。
四、吾闻老聃博古知今——《孔子家语·观周》
释义:意思是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渊博。
五、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
释义:他们产生在这个人群中,但远远超出了他们那一类,大大高出了他们那一群。自有人类以来,没有比孔子更伟大的人了。
4. 请问有什么能在与别人交流过程中,夸人认真,或者夸人有文笔,夸卫风·淇奥
《诗经·国风》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白话译文
看那淇水弯弯岸,碧绿竹林片片连。高雅先生是君子,学问切磋更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神态庄重胸怀广,地位显赫很威严。高雅先生真君子,一见难忘记心田。
看那淇水弯弯岸,绿竹袅娜连一片。高雅先生真君子,美丽良玉垂耳边,宝石镶帽如星闪。神态庄重胸怀广,地位显赫更威严。高雅先生真君子,一见难忘记心田。
看那淇水弯弯岸,绿竹葱茏连一片。高雅先生真君子,青铜器般见精坚,玉礼器般见庄严。宽宏大量真旷达,倚靠车耳驰向前。谈吐幽默真风趣,开个玩笑人不怨。
《国风·卫风·淇奥》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首赞美男子形象的诗歌。全诗三章,每章九句。诗采用借物起兴的手法,每章均以“绿竹”起兴,借绿竹的挺拔、青翠、浓密来赞颂君子的高风亮节,开创了以竹喻人的先河。此诗运用大量的比喻,首章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到第三章“如金如锡,如圭如璧”表现了一种变化,一种过程,寓示君子之美在于后天的积学修养,磨砺道德。
《诗经》中有许多人物的赞歌,称赞的对象也很广泛。其中重要一类被称颂的对象,是各地的良臣名将。《淇奥》就是一曲形象的赞歌,而时间、地点、人物的指涉性不强,因此可以说,诗中形象并非实指,而是周王朝时代一个品德高尚的士大夫,具有泛指意蕴。全诗分三章,反覆吟咏。但在内容上,并不按诗章分派,而是融汇赞美内容于三章之中。这是因为诗歌本身比较短小,不能长篇铺叙,无法按称颂对象的各个方面一一分述,只能混涵概括,点到为止。同时,三章内容基本一致,就起了反复歌颂的作用,使听者印象更加深刻。
《淇奥》反复吟颂了士大夫几个方面的优秀之处:首先是外貌。这位官员相貌堂堂,仪表庄重,身材高大,衣服也整齐华美。“充耳琇莹”、“会弁如星”,连冠服上的装饰品也是精美的。外貌的描写,对于塑造一个高雅君子形象,是很重要的。这是给读者的第一印象。其次是才能。“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文章学问很好。实际上,这是赞美这位君子的行政处事的能力。因为卿大夫从政,公文的起草制定,是主要工作内容。至于“猗重较兮”、“善戏谑兮”,突出君子的外事交际能力。春秋时诸侯国很多,能对应诸侯,不失国体,对每个士大夫都是个考验。看来,诗歌从撰写文章与交际谈吐两方面,表达了这君子处理内政和处理外事的杰出能力,突出了良臣的形象。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方面,是歌颂了这位君子的品德高尚。“如圭如璧,宽兮绰兮”,意志坚定,忠贞纯厚,心胸宽广,平易近人,的确是一位贤人。正因为他是个贤人,从政就是个良臣,再加上外貌装饰的庄重华贵,更加使人尊敬了。所以,第一、第二两章结束两句,都是直接的歌颂:“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从内心世界到外貌装饰,从内政公文到外事交涉,这位士大夫都是当时典型的贤人良臣,获得人们的称颂,是必然的了。此诗就是这样从三个方面,从外到内,突出了君子的形象。诗中一些句子,如“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善戏谑兮,不为虐兮”成为日后人们称许某种品德或性格的词语,可见《淇奥》一诗影响之深远了。
本文来自作者[贺统轩]投稿,不代表臻昂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anzhentang.com/angzhen/5410.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臻昂号的签约作者“贺统轩”!
希望本篇文章《说别人错的时候,先看看自己做的对不对,用古文怎么说》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臻昂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1、君子正人先正己,己不正焉能正人乎。作者:孔子 ? 出处:《子路篇》译文:真能端正了自身的行为,从政治理又有什么难的呢?不能够端正自身的行为,又怎么去使别人端正呢?2、吾...